九游娱乐下载加快推进石化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30

  为落实《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巩固提升环保装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前不久,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环保装备产业进入“技术攻坚+规模扩张”新阶段。对石化企业而言,这既是破解环保约束、重塑竞争优势的战略机遇,也是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聚焦技术创新、加速设备更新、深化政策协同,进一步推动石化行业实现环保装备自主化率迈向90%的水平、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50%的目标,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支撑。本版推出专题,分析《意见》的出台对石化企业的影响及发展策略,敬请关注。本版文字除署名外由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叶建云 提供

  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废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构成严峻挑战。环保装备在石化企业中的应用是平衡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键抓手,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污染治理与资源循环的核心载体。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废气、高盐废水等污染物,需要依赖高效环保装备实现源头减量化和末端资源化。例如,超低泄漏呼吸阀可将储罐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值从3000ppm(百万分比浓度)以上降至20ppm以下。这些装备不仅能解决污染问题,而且可以通过回收有机物、盐分等资源创造经济价值,推动循环经济模式落地。

  二是安全生产与绿色转型的技术保障。石化企业老旧装置占比高(如2000年前建成的炼油装置占国内总产能23%),存在泄漏、腐蚀等安全隐患。环保装备的智能化升级可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如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况,通过AI算法预测故障风险。同时,新型节能设备(如高效膜分离系统)可降低能耗30%以上,助力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避免因环保不达标导致的停产风险。

  三是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形象的关键要素。“双碳”目标下,全球石化产业链对绿色供应链要求日趋严格。采用国际领先的环保装备(如近零排放高盐废水处理系统)可帮助石化企业突破欧盟碳关税等贸易壁垒。中国石化沧州炼化通过应用超低泄漏呼吸阀实现VOCs年减排64吨,成为行业标杆案例并被央视报道,显著提升了企业ESG评级和市场声誉。

  目前,环保装备在石化企业主要应用在以下领域:废水处理领域:膜生物反应器(MBR)、高级氧化耦合多级功能膜技术已规模化应用,可将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提升逾90%。例如某石化企业采用膜分离技术实现工业废水回用率85%,年节约新鲜水百万吨级。废气治理领域:催化裂化装置(FCCU)脱硫技术国产化率突破70%,但高精度VOCs监测传感器仍依赖进口。智能脱硝系统通过物联网实现排放数据实时联网,达标率提升至98%。固废处置领域:热解技术处理油基钻屑实现油回收率大于95%,处理成本较传统焚烧法降低40%。但工业副产盐资源化利用率不足30%,仍面临杂质分离技术瓶颈。

  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核心装备依赖进口。我国环保装备在基础材料、核心部件等领域仍存在明显短板。例如,高端膜材料国产化率不足30%。尽管国产膜生物反应器(MBR)等技术已实现规模化应用,但在高盐废水深度处理、小型垃圾处理装备等领域,技术水平与美、日、德等国存在差距。部分企业仍采用填埋方式处理固废,资源化技术渗透率不足50%。此外,环保装备领域专利数量虽居全球首位,但原创性技术占比低,90%的工业水处理市场被美国陶氏、日本海德能等外资企业占据。

  二是产业结构失衡,市场集中度低下。行业呈现“小散弱”特征:90%以上为中小企业,大型企业占比不足3%。低端产能严重过剩,同质化竞争导致价格战频发,而模块化、集成化等高端领域尚未形成国产化优势。部分企业因“重主机、轻配套”思维,难以形成全产业链竞争力。

  三是市场机制不健全,标准体系滞后。行业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导致产品良莠不齐。2025年数据显示,环保设备市场“鱼龙混杂”现象突出,地方保护主义与低价中标扰乱市场秩序。尽管《炼化废水回用技术规范》等国际标准取得突破,但整体标准化覆盖率不足40%,检测仪器等高端市场仍被外资垄断。碳足迹追溯、环境绩效评估等新兴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制约绿色金融与装备选型的深度绑定。

  四是政策依赖性强,内生动力不足。环保装备市场需求高度依赖政策驱动,企业自主创新投入不到营收的3%。部分地方政府在环保督察中存在“一刀切”现象,未能建立差异化激励机制,抑制企业技术升级意愿。尽管绿色债券等工具可缓解企业融资压力,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仍面临回报周期长、风险对冲机制缺失等问题。

  五是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协同不足。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存在“断链”现象。尽管长三角石化园区通过共享中试基地将膜组件产业化周期压缩40%,但此类协同案例占行业总量不到15%。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技术验证场景,导致国产VOCs治理装备迭代速度低于国际领先水平。

  《意见》的出台对巩固提升石化环保装备竞争优势、推动石化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

  一是技术升级:倒逼国产化替代与协同创新。《意见》提出的“揭榜挂帅”机制直接瞄准石化环保装备短板。某石化企业联合中国科学院攻克“电渗析-膜蒸馏耦合技术”,使高盐废水处理成本下降40%,盐分回收率突破90%。政策配套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升至150%,某炼化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从1.2%增至4.3%,推动国产膜材料在千万吨级炼化项目中的渗透率从30%提升至65%。

  二是成本重构:绿色金融工具激活设备更新。《意见》与设备更新贴息政策结合,形成“技术升级+金融支持”的组合拳(中央财政贴息2%+地方配套1%),使炼化企业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采用国产设备节省成本,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三是产业链重构:从采购关系走向生态共建。《意见》鼓励的“制造-应用联合实验室”模式成效显著,纵向协同突破转化瓶颈。某石化园区与环保装备企业共建“高盐废水近零排放验证平台”,将新型膜组件产业化周期从24个月压缩至10个月,测试成本降低70%。这种“场景前置”模式使国产设备工程化应用合格率从65%提升至88%。

  四是全球化竞争:标准输出重塑话语权。《意见》支持的ISO标准制定取得突破,某工程公司在东南亚设计、采购及施工总承包(EPC)项目中捆绑输出炼化废水回用技术规范,使国产膜设备市场份额从12%跃升至55%。在沙特阿美项目中,用国产干式烟气净化系统替代德国产品,建设周期缩短40%。政策支持环保装备“走出去”,推动石化企业从单一产品出口转向EPC总包模式。例如,国产干式烟气净化系统成本较欧美低30%,在“一带一路”炼化项目中竞争力凸显。同时,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如ISO 石油化工废水回用标准)可打破技术壁垒,提升话语权。

  石化企业应强化产业链协同创新。政策鼓励产学研用融合,优化环保装备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推动优势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通过“公司+联盟”的组织模式,整合相关创新资源,布局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扩散和首次商业化服务,带动传统工艺和产品绿色低碳改造。

  采用低碳的环保装备优化结构实现低碳转型。政策通过能耗“双控”与碳配额管理,倒逼石化企业采用低碳的环保装备。鼓励企业扩展温室气体减排、新污染物治理、新兴固废处置等业务。石化企业应增强环保装备领域战略科技力量,整合创新资源,布局前瞻性、颠覆性技术开发应用,加快传统工艺和产品绿色低碳改造。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就《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答:总体看,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对生态环保产业的贡献和拉动作用明显增强。环保装备整机和成套装备已基本满足国内污染治理需求,产业链总体实现自主可控,一批技术装备已跻身国际领先水平。

  一是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据有关行业协会测算,“十三五”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年复合增长率接近6%,2024年达到9200亿元。2024年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出货值比上年增长1.8%,达到392亿元,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二是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升。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更新发布《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强化供需对接,加快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目前,我国环保装备技术水平呈现“总体并跑、局部领跑”,如燃煤机组超低排放、高温烟气过滤等一批技术装备已跻身国际领先水平,常规污染物协同处置、难降解污染物高效处理等一批高端装备实现突破,环保装备与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三是产业集聚发展趋势明显。环保装备制造业呈现“一带一轴”的区域性集聚发展特征,70%以上的大型环保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沿海经济带和以长江经济带为轴的沿江省市,其中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省作为环保装备企业的主要集聚地,贡献了全行业近60%的营业收入。优质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百亿级龙头企业,培育了358家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

  答:为巩固提升环保装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四方面政策举措:一是推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堵点卡点,开展关键技术“揭榜挂帅”,实施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三年提升行动,推动优势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联合建设环保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九游娱乐入口引导龙头企业牵头搭建高水平中试平台。二是加快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探索建立以环保装备用户企业评价为基础的优秀环保装备推荐清单,强化供需对接,推动优质装备更大规模推广应用。三是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推动装备企业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型,支持优势环保装备企业“走出去”,提升传统环保装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四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大人才、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环保装备标准体系,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

  答: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意见》宣传贯彻实施,推动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万亿级产业,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技术装备保障。

  一是不断优化市场发展环境。引导环保装备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不断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和市场占有率,打造一批行业规范条件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推动龙头企业从提供单一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向多领域“产品+服务”供给转变,提供一体化综合治理解决方案,满足差异化治理需求。九游娱乐入口加强行业规范引导,推动建立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二是协同攻关技术难点堵点。推进环保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聚焦环保装备产业链供应链的“断点”“堵点”“卡点”,强化重点产品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推动环保装备向高效低碳转变,形成差异化、精准化产品供给。深入推进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环保装备设计制造、污染治理和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新活力。

  三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定期制修订《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编制供需对接指南,搭建装备制造企业与需求用户的有效对接平台,加快先进装备推广。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强化应用牵引,推动创新产品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工程中的示范应用。九游娱乐入口鼓励地方、园区建立科技成果产业化孵化平台,集聚和优化配置要素资源,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